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打球的滋味


打球或看球總是離我的生活很遠,一來我不認為自己有運動細胞,二來我總認為運動是很個人的事,走路、游泳、慢跑、騎腳踏車,都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身體的極限也是靠自己開發或怠惰養成,既然我的標準不高,在久久良心發現告訴自己該運動後,讓自己的毛細孔達到鍛鍊或流汗的目的就好(真的是非常隨性)。

昨天跟著M打羽球。不曉得是不用上班所以整個人輕鬆下來,還是良心又發現什麼,我從五十分鐘拿著球拍移動腳步揮舞身旁冷空氣的律動中,看見時間與步伐的軌跡。
基本動作:M說,握拍方式跟拿菜刀一樣,出力連同腰背轉身的輕微力道帶動手腕,讓球拍自然從身體左方落下;過去,我總是用整隻手臂揮拍的蠻力與我的身體反作用,雖然手勁不夠但球反正打得出去,壞習慣也養成。而基本握拍的調整,就像要根除我從小拿筆姿勢那般殘忍,我必須讓自己的"壞"習慣歸零,連心態也是,讓自己回到國小一年級。

擊球點:球不是打過網去,就好。原來,在距離身體一隻手臂的高度、在頭頂上方、從拍面的中心圓擴散大約半個球拍,是最省力的位置。我一個眨眼總趕不上球落的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球拍力道總被球切的角度沖抵掉,難怪球打不遠。

步伐:移動步伐,左右橫移,一左一右跟著碎步走,就是不用跳,也非跑。

打到球的意思是:球擊出後球與拍在精準位置碰撞的結實聲響連動空氣分子震裂的回音。

正手拍:在與自己同高前沿一百八十度範圍中將正確的握拍與擊球點位置鎖定住,並確實打到球。

我想到每次M跟我說他要去練球或打球,然後想到自我訓練這件事。如果運動員的專業就是每次在場上都能夠有最精準的演出,那練習的意義就是從技術的精練開始,不斷重複體驗某個技巧與身體肌力互相作用的信任感,並且耐心等待,在自己能夠掌握的瞬間裡,體驗完美出球的神聖氣息。

那麼,生活裡或工作中,我們是否也要不斷學習面對,關於重複演練,這種很基本工夫的事呢?

沒有留言: